1、气管、支气管病变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肺组织过度充气而膨胀的一种病理状态。包括小叶性肺气肿或肺泡性肺气肿;多数肺泡破裂合并而成的较大含气空腔成为肺大泡,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纹理减少或消失。一侧性肺气肿常见于异物或肿瘤,导致一侧主支气管狭窄和不全阻塞。CT可直接显示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形态以及气管支气管狭窄和梗阻。
2、肺部改变
(1)肺泡充实性病变
CT检查时出现密度增高的影像,分为肺实变和磨玻璃密度影。呈小片状、大片状、肺段性、大叶性或弥漫性分布。肺实变的密度高于血管的密度,为均匀性高密度影,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
(2)增殖:
病理基础为肺泡内肉芽组织增生。
CT表现:呈结节、肿块或大片状影像,边界清楚,动态变化缓慢。
(3)纤维化:
是指肉芽组织被纤维组织包绕或替代。
CT表现:①局限性纤维化;②较广泛纤维化;③弥漫性纤维化。
(4)钙化:
是肺组织退变或坏死后钙盐沉积所致,是病变愈合的表现。
CT表现: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缘清晰锐利的高密度阴影。常见的钙化形式有:①局限性钙化:肺内结核多见;②弥漫性钙化:弥漫性细微点状钙化见于肺泡微石症,尘肺则可见多发小结节钙化。
(5)空洞:
为肺组织部分性坏死液化,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
CT表现分为:①虫蚀样空洞;②厚壁空洞;③薄壁空洞。
(6)肿块
CT表现:CT可以观察肿块的边缘、肿块的内部结构、肿块邻近结构的改变、肿块的强化等信息,从而提供对确定肿块性质更多的信息。
3、胸膜改变
(1)胸腔积液:
病理情况下胸膜腔内液体增多即为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分三种:
①游离性胸腔积液:在纵隔窗表现为后胸壁内侧与胸壁平行一致的弧形窄带状液性密度影。
②包裹性积液:在纵隔窗上侧胸壁的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透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
③叶间积液:为叶间少血管区内片状或带状的高密度影。
(2)气胸和液气胸
①气胸: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CT表现:患侧肺外带异常透亮区,其内无肺纹理;肺组织受压,向肺门处萎陷。
②液气胸:胸腔内积气积液并存。CT表现:液体分布于背侧,气体分布于腹侧,可见明确的气液平面及萎缩的肺边缘。
.
4、纵隔改变
(1)形态的改变:主要指纵隔阴影的增宽与变窄。CT可指明纵隔肿块的部位、形态和大小。
(2)密度的改变:根据CT值可将纵隔病变大致分为四类:①脂肪密度病变;②实性病变;③囊性病变;④血管性病变。
(3)增强的改变:通过不同的强化方式判断病变的性质。
(4)位置的改变:CT能够查明引起纵隔移位的原因。
本文整理自《放射医学技术》考试教材
扫码